目前,上海在工商局登記注冊從事樓宇清洗保潔的上海保潔公司約有1100多家。其中全年都能接到業務的約有500家。但有辦公地點、管理人員和作業隊伍的“正規軍”僅有 200余家。樓宇保潔正規軍為什么比例這么少,除了“游擊隊”的低價惡性競爭外,近年來因勞動力成本不斷上漲而形成的經營壓力也不斷加大,隨著最低工資的不斷調高,特別是不久前外來務工人員綜保轉城保政策的出臺,行業勞動力成本劇增,不少企業經營已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。
業主不理解,漲價談判難
上海市市容行業協會建(構)筑物清洗保潔專業委主任、至誠環境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凌永富說,其實綜保轉城保增加的費用中,一部分按理應由員工自己承擔。但行業員工的收入一般均在最低工資線上,做六休一,因此,轉城保產生的員工支付部分也不得不由業主承擔,企業要靠自身挖潛消化基本不可能,解決的途徑只有增加服務費用,寄希望于甲方業主的理解。
記者和一些保潔企業老總交流后得知,和業主談服務費增加是一件頗費口舌的事。最難的是小區保潔項目,可能因為費用增加最終要涉及居民的緣故,談判會十分艱苦。
社會有偏見,保潔工難招
凌永富說,在前些年上海推行“4050”就業工程期間,樓宇保潔行業作為具有一定公益性的服務行業,根據市有關部門導向,在企業下設非正規就業組織,安置了不少“4050”人員,為上海的再就業工程作出了貢獻,因此,還享受了稅收方面的減免優惠。上世紀90年代,至誠公司浦東機場保潔項目招收保潔工,報名人數大大超過招聘數,不得不通過面試來決定錄用人選。如今,保潔工難招現象卻日漸加劇。同時,本地人大多不愿意從事此類工作。
“多年來,樓宇清洗保潔行業為上海樓宇環境優美和城市形象作出了貢獻,希望社會方方面面多一點理解和關懷。如業內企業大部分營收用來支付人工費,但這部分費用卻要繳營業稅,這就不盡合理?!鄙虾J惺腥莪h衛行業協會秘書長吳仁勇建議,“對主要使用外來務工人員和‘4050’人員,對再就業作出貢獻的企業,有關方面應在稅收等方面減免優惠,從政策上給予支持?!?/span>